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。
巴甫洛夫18世纪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、心理学家、医师、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,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。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,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。
【实验过程】在实验中,巴甫洛夫首先选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,狗吃到食物时会自然分泌唾液;他又选择节拍器的声音作为中性刺激,它与食物毫不相干,不会引起唾液的分泌;第三次让狗听到节拍器的声音,然后给它喂食,这时,狗会分泌大量的唾液。反复多次训练之后,巴甫洛夫向狗单独呈现声音而不出现食物,观察狗的反应。
【实验结果】多次训练后,狗已经形成条件反射,听到声音后就像吃到食物一样,自然分泌唾液。
【实验结论】巴甫洛夫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(获得)、泛化和分化、消退和恢复等基本规律。
获得: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。
泛化: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。如狗建立对800次/分的节拍器声音的条件反射后,对900次/分的节拍器声响同样也会分泌唾液。
分化:是指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。如每次对800次/分的节拍器伴随食物,900次/分的声音不给食物,经多次重复,狗只听到800次/分的声音才会分泌唾液,而对900次/分的声音无反应。
消退: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,则条件反应会削弱,并较终消失。如对节拍器的条件反射建立后,节拍器响后,不再给予食物。
恢复:消退现象发生后,如果个体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,条件刺激再度出现,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恢复。